24小时咨询电话

183-6356-8855

文章
  • 文章
  • 产品
搜索
详细内容

中国炼铁技术60年的发展—中国钢铁新闻网

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初,是中国炼铁工业奠定基础的阶段。解放前的旧中国, 钢铁工业十分落后,1949 年新中国成立时中国钢年产量只有15.8万t, 生铁年产量仅为25万t。经过3年的生产恢复,1952年中国的钢、铁、材产量都创造了新纪录。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前,中国炼铁主要学习前苏联技术,其间扩建了鞍钢,新建了武钢、包钢。在“”年代,本钢总结出高炉高产经验,提出了“以原料为基础,以风为纲,提高冶炼强度与降低焦比并举”的操作方针,中国炼铁技术开始进入探索进程。60年代初的国民经济调整期,大批高炉停产,生产中的高炉则维持低冶炼强度操作。1963年~1966年,中国自主开发了高炉喷吹煤粉、重油以及钒钛磁铁矿冶炼等技术,技术经济指标达到新中国建立以来的水平。“”时期中国钢铁工业受到沉重打击,出现“10年徘徊”的局面。经过解放后约30年的曲折发展,中国初步奠定了钢铁工业的基础,1980年中国生铁产量达到3 802万t。以1985年投产的宝钢一期工程为标志,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炼铁进入学习国外技术阶段。“”结束后, 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,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, 实施改革开放政策,引进技术,使中国钢铁工业进入发展新阶段。以宝钢建设为契机,消化吸收宝钢引进的炼铁技术并移植推广,对促进中国炼铁系统的技术进步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。从此中国炼铁进入学习国外技术阶段。20世纪80~90年代,中国钢铁企业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和技术改造,采用的技术装备,在原燃料质量改进和高炉操作方面也有很大进步,高炉技术经济指标有很大改善。1994年,中国生铁产量达到9740.9万t,成为产铁大国。1996年以来,中国钢铁产量一直保持世界。进入21世纪,中国炼铁技术发展进入自主创新阶段。近十几年来,中国钢铁工业以更高的速度发展。2013年,中国钢产量为7.79亿t,占世界钢产量的48.5%;生铁产量为7.0897亿t,占世界生铁总产量的61.1%。这一时期,以中国自主创新设计建设的京唐5500m3高炉为标志,中国炼铁技术进入自主创新阶段。近年中国钢铁产能过剩,企业经营困难,盈利水平急剧下滑。在市场、资源、环境的多重压力下,中国的钢铁工业正面临结构调整、压缩过剩产能的严峻挑战和考验。本文扼要回顾 60 年来中国炼铁技术的发展历程,结合现状探讨今后中国炼铁技术的发展趋势。

电话直呼
在线留言
发送邮件
企业位置
联系我们:
18363568855
暂无内容
还可输入字符250(限制字符250)
技术支持: 全企网 | 管理登录
seo seo